□本報記者 程文雯
  不久前,我省第七屆少數民族藝術節落下帷幕,甘孜州的歌舞《高原風》、阿壩州的歌舞詩《故鄉·多彩阿壩》等劇目獲得最佳劇目獎。舞臺上大受歡迎的“民族風”,也是臺下頗受百姓歡迎的節目。
  四川有14個世居少數民族,蘊藏著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引下,優秀的民族文化成為富民樂民的新載體,改變著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民生。
  兩塊陣地
  一條文化傳承新路徑
  四川藝術職業學院附中唐卡班裡,19歲的藏族姑娘馬潔正在為一幅唐卡上色。“來成都前,從沒想過自己能學唐卡,一學期學費要好幾千。”馬潔夢想成真,得益於我省藏區“9+3”免費中等職業教育開設的唐卡和羌繡兩個專業,“初中畢業後,還能免費學3年唐卡。”
  傳承的陣地不止在學校。今年5月,楊華珍藏羌織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被文化部評為“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公司將培訓基地建到汶川、九寨溝等地,累計為1200多位少數民族百姓提供就業,繡品年銷售額約500萬元。
  彞族漆器、彞繡、唐卡……走上生產性保護的民族技藝還有很多。2012年,我省開始評選省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今年又新增省級“非遺傳習基地”,目前全省“兩基地”各23個,7個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中,少數民族地區有4個上榜。
  一個杠桿
  一方經濟發展新動力
  涼山州普格縣螺髻山鎮的一家彞族餐廳里,老闆阿莫忙裡忙外。“坨坨肉、蕎麥粑粑,這些特色菜品客人最愛點。”
  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成為撬動旅游業的有力杠桿。2014年彞歷新年,涼山州共接待游客118.54萬人次,實現旅游經濟收入超3億元。“以前家家務農,人均年收入3000多元。”景區開發後,居民開起餐館和旅店,“一年至少能掙六七千。”螺髻山鎮黨委書記阿什舍聰說。
  今年4月,我省出台《四川藏區旅游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計划到2016年力爭實現旅游收入超500億元。前不久,文化部、財政部聯合印發《藏羌彞文化產業走廊整體規劃》,我省已規划了包括康定格薩爾文化旅游園等42個項目。“走廊就是要有項目、有人氣,既使當地百姓得實惠,又能成為四川撒向世界的文化名片。”省文化廳產業處處長強金武說。
  多項舉措
  一幅歡樂祥和新圖景
  文化是一方發展助推器,更是團結穩定的向心力。以文化惠民生是四川民族地區發展的重要內容。
  康定縣沙德鄉沙德村村民次仁姆和家人一起收看康巴衛視藏語版新聞聯播,“以往我們這裡信息很閉塞,有了康巴衛視,可以瞭解國家政策、學習養殖技術,還有電視劇看,生活有趣多了。”2010年開通的康巴衛視頻道,惠及藏區240多萬群眾。
  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惠民還不止於此:2013年,省文化廳實施四川文化藏區行等重大文化惠民行動,重點為藏區牧民定居點文化室配送100套文化設備,安排6397萬元作為公共文化專項經費。日前,我省印發《2014年藏區六大民生工程計劃總體工作方案》,要求重點加快57個州、縣文化館、圖書館建設;採取政府購買服務、定向演出補貼辦法,支持藏區文化惠民演出,全年演出400場以上。
  聲音
  藏族編織、挑花刺繡傳承人楊華珍(藏族):有了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我們打算在農戶中挑些好苗子,從設計、管理各方面全面培訓,讓他們帶領家鄉人一起致富。
  樂山市金口河區和平彞族鄉迎春村村主任老佈達爾(彞族):金口河在“藏羌彞文化產業走廊”上,我們這裡自然風光好,民俗風情濃,要是能藉著“藏羌彞文化產業走廊”把名號打出去,寨子肯定換新顏。
  (原標題:文化紐帶聚合民族向心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hdzhrjg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